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聚智·开放 共享新药新时代 | 第九届海门会议精彩内容回顾
2023.04.10


“第九届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于2023年4月1-2日如期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召开。本次大会由百奥赛图和东布洲科学城共同主办,得到了相关领域众多学者的参与和支持。

正如4月春意盎然,经历了寒冬期的生物医药行业也正重新焕发活力,渴望进行深入交流。本次大会围绕“发现下一代药物靶点”、“创新药物的开发与转化医学研究”、“争奇斗艳:前沿创新技术迎曙光”和“百亿药物市场的新未来” 四个方向一起 “聚智·开放 共享新药新时代”!


大会在百奥赛图董事长兼CEO沈月雷博士和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的致辞中拉开帷幕。


大会开幕致辞


from clipboard


沈月雷博士宣布大会开幕


from clipboard


徐骏书记介绍科学小城、江上桃源—海门东布洲


接下来,19位顶尖专家学者就肿瘤、代谢、自免、神经生物学/光遗传学等领域,以及核药、ADC、双抗、纳米抗体、TCRm/TCR疗法、细胞治疗等新药开发方向做了精彩报告。


大会报告


from clipboard

刘颖  教授、副院长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刘颖博士做了题为《Nutrient sens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mTOR signaling》的精彩报告。细胞通过感受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在内的营养物质来调控其生长。其中,mTORC1复合物通过感受氨基酸浓度以调节细胞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这一过程中需要氨基酸感受器参与信号调节。刘颖团队发现和鉴定出一种全新的亮氨酸感受器蛋白SAR1B,与之前发现的激活感受器Sestrin2不同,SAR1B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并能在更低氨基酸浓度下调节mTORC1活性,深刻揭示了精巧的mTORC1信号分子机制。另外,刘教授还报告了mTORC1复合物重要成分Raptor的葡糖酰胺(O-GlcNAc)修饰形式,解析了该修饰调控葡萄糖信号对mTORC1活性的调节机制。


from clipboard

王福俤  副校长/院长/求是特聘教授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浙江大学

南华大学副校长,衡阳医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福俤博士做了题为《靶向铁死亡新药研发的现状与展望》的精彩报告。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依赖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教授是铁死亡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人称“铁爷”。“铁爷”从铁死亡基础生物学机制、铁死亡与疾病诊治等方面做了全面综述,并展示了其团队多年来的重大工作成果;特别介绍了铁死亡在缺铁性贫血、肝损伤纤维化、心脏疾病,以及新冠肺炎诊治中的作用机制,并汇报了其团队在治疗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from clipboard

龙伟  研发执行副总裁

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的研发执行副总裁龙伟博士做了题为《以STING激活剂为载荷的iADC-肿瘤免疫治疗新机遇》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肿瘤治疗面临的诸多困境,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差异导致临床响应率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后可供选择的后线治疗少等。针对这些问题,加科思开发了针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免疫激活型ADC (iADC),如靶向Her2的JAB-BX400、靶向CD73的JAB-X1800等。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偶联不同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将具有高活性及良好成药性的STING激活剂JAB-27670精准递送到表达TAA的肿瘤中,从而激活固有及适应性免疫,改善肿瘤微环境,达到抑瘤效果。此类iADC与早期STING激动剂、ADC药物相比,全身性毒副作用风险显著降低,且具有良好的抑瘤效果及成药性,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


from clipboard

欧阳雪松  生物学副总裁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学副总裁欧阳雪松博士做了题为《Strategic Planning of Biologics Pipeline for Long-Term Growth》的报告,主要介绍了InnoCare大分子药物的管线布局。基于早期小分子研发管线的积累,大分子药物开发首选血液瘤治疗方向,如靶向CD19的Fc增强型抗体Tafasitamab及CD20 x 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CM355)等管线,同时针对实体瘤布局了TAA/TSA靶向性抗体偶联药物及免疫调节相关抗体的开发。


from clipboard

邴铁军  副总经理

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邴铁军博士作了题为《Novel integrated DNA damage repair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的精彩报告。简要介绍了DNA损伤及修复基本原理、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研发进展。结合最新的一体化生物学检测方法,系统的介绍了本公司在小分子药物评价方面积累的优势,阐述了爱思益普公司是专注于从靶点发现验证、先导化合物筛选、优化到临床前候选分子阶段的创新药一体化生物学服务平台,并以热门靶点如PARP1、P53-Y220C等为例揭示本公司支持筛选潜在治疗靶点的方法学构建。


from clipboard

杨毅  首席科学官、新药研究院院长

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官、新药研究院院长杨毅博士带来了题为《跨越屏障:识别胞内肿瘤抗原的TCRm抗体和渗透大脑的RenNano抗体》的精彩报告。目前上市的抗体药物大多针对胞外靶点,然而还有约73%的理想治疗靶点位于胞内。为此,百奥赛图开发了TCRm抗体发现平台,用于发现针对胞内治疗性靶点的新型抗体药物。该平台可以筛选得到具有高特异性且高亲和力的抗体序列,目前已经开展了肿瘤相关抗原(TAA)、突变抗原(mutation antigen)、肿瘤-睾丸抗原(CTA)等相关靶点的药物开发。基于纳米抗体易于渗入肿瘤、穿透血脑屏障等优点,百奥赛图自主研发了全人纳米抗体RenNano小鼠,并提出“Nano 100”计划,助力纳米抗体的规模化药物研发。


from clipboard

王文博  创始人兼CEO

立凌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立凌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文博博士做了题为《From antibodies to T cell receptors: the next wave of innovative biologics》的精彩报告。报告指出T细胞受体的生成机制和抗体的生成机制类似,潜在的应用范围和抗体有很大的相似性,但T细胞受体在靶点鉴定和序列发现上存在挑战。立凌生物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发现高克隆型的T细胞受体序列,结合个体化TCR-T平台能快速制备特定克隆的TCR-T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同时王博士也指出,TCR-T对转移性恶性肿瘤浸润性差的原因包括肿瘤抗原表达性下调,肿瘤微环境以及患者经过放化疗后免疫细胞活性差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from clipboard

康小强  董事长兼CEO

维立志博

维立志博董事长兼CEO康小强博士做了题为《Lag3:作用机制与抑制剂的研发思路和策略》的精彩报告。分享了Lag3作为主要的免疫检查点广泛表达于肿瘤T细胞,常和PD-1共表达,是造成T细胞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Lag3在T细胞上的高表达和病人总生存期有关。PD-1/PD-L1抑制剂治疗会诱导Lag3表达增高,降低PD-1抗体疗效。维立志博利用差异化的Lag3抗体LBL-007特异地阻断其配体MHC-II和LSECtin的结合,部分阻断FGL-1的结合,同时更好地引起Lag3的内吞降低其膜表面的表达,从而增强了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在和PD-1抗体药物联用上有很强的抗肿瘤效果,即使在PD-1低表达患者的联用上也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此外,康博士也分享了LBL-007单药在临床多瘤种评估上展示出的抑瘤效果。


from clipboard

许龙 研发总监

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英生物的研发总监许龙博士作了题为《FCMES-AM:全覆盖、无偏差、高通量的抗体亲和力成熟平台》的精彩报告。许博士指出在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抗体亲和力是重要参数,为了提高抗体的成药性,往往需要进行亲和力成熟改造。与传统的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方法相比,百英生物的FCMES- AM平台更具优势。FCMES-AM抗体亲和力成熟平台基于单点饱和突变技术,在抗体CDR区的每个位点上进行单点饱和突变,可获得足够的突变多样性,同时结合高通量哺乳细胞表达系统,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抗体亲和力改造。许博士还详细讲解了FCMES-AM平台的技术路线,展示了该平台在抗体亲和力改造中的案例并介绍了应用的多样性。


from clipboard

安菲菲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安菲菲博士作了题为《放射性药物发展和展望》的精彩报告。安博士对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和用途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靶向型放射药物RDC与传统放疗和ADC类药物进行了比较,并指出靶向型放射药物RDC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安博士还介绍了重要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近期重要交易、以及全球靶点竞品和国内放射性药物的竞争格局。最后,安博士对未来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展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from clipboard

须涛  CEO

苏州智核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智核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须涛博士作了题为《大分子创新放射性药物的挑战和机遇》的精彩报告。须博介绍了放射性药物的独特优势,可以实现精准的诊疗一体,但是也有其局限与挑战。小分子/肽类放射性药物肿瘤渗透性好,血液毒性低,但肾毒性大,且靶点有限。大分子放射性药物易成平台技术,但肝毒性、血液毒性大且渗透性差。纳米抗体放射性药物具有两者的优势,渗透性好,血液毒性低,但是也有肾毒性大,偶联核素困难等问题。须涛博士介绍了智核生物开发的SmartSDBC和SmartRel技术,可以实现高DAR值定点偶联并解决部分肾毒性问题。智核生物开发的PD-L1 (SNA002)放射性显影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影效果,CD8显影剂(SNA006)也获得了部分人体数据,IIT试验进展顺利,SNA004在动物体内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的效果。


from clipboard

李毓龙 教授/科学创始人

北京大学/海湃泰克

北京大学教授、海湃泰克科学创始人李毓龙博士作了题为《新型荧光探针窥视大脑神经化学动态变化》的精彩报告。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超过200种神经化学分子,但它们是在哪里、什么时间、控制哪些活动并不完全清楚。李博士介绍了现有的神经递质/调质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其开发的基于GPCR结合配体后构象变化的高分辩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GRAB探针。GRAB探针能实时活体报告多巴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神经肽、脂类等神经化学信号的动态变化。GRAB探针开发策略还将不断扩大对单胺类、嘌呤类及神经肽类等多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检测能力。此外,李博士还介绍了课题组MRGPRX4受体去孤儿化的工作,为胆汁淤积相关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from clipboard

高艳锋  教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教授高艳锋博士做了题为《肿瘤免疫治疗多肽药物与靶向性疫苗》的精彩报告。相较于传统的单抗药物,多肽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合成,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实体瘤渗透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具有半衰期短,难口服,容易被酶降解的缺点。高博课题组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筛选获得靶向PD-1/PD-L1,LAG-3/MHCII,TIGIT/PVR,CD47/SIRPa等一系列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抗酶解多肽阻断剂,借助水凝胶缓释多肽,实现口服给药,为低分子量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开启了新篇章。该课题组也筛选获得靶向Clec9a受体的CBP-12,该短肽可有效增强偶联抗原被 cDC1细胞的内吞作用,同时促进IL-21的分泌,活化CD8+ T细胞,进而增强多肽疫苗的免疫活性。


from clipboard

李俊 创始人兼CEO

苏州方德门达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苏州方德门达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李俊博士做了题为《ThisCART,勇闯非基因编辑UCAR-T赛道》的精彩报告。该公司开发的ThisCART平台(TCRαβ and/or HLA-I Intracellularly Sequestered UCAR-T)是一种全新的非基因编辑、同种异体CAR-T技术平台。通过ThisCART1.0、2.0和3.0版本技术升级,不仅成功解决同种异体CAR-T细胞面临GvHD和持久性问题,而且将其治疗血液瘤/实体瘤靶点由胞外表面蛋白扩展至胞内neoantigen。

ThisCART19A(ThisCART1.0)在安全性、有效性、规模化生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科研临床数据表明:1)ThisCART19A在治疗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CR率为89%(8/9),高于同类基因编辑产品PBCAR0191(CR=73%),且安全性良好;2)ThisCART19A桥接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中,CR率为100%(8/8),可为88%患者创造Allo-HSCT窗口,高于同类基因编辑产品UCART19(CR=48%,可为48%患者创造Allo-HSCT窗口)。


from clipboard

刘建文

佛罗里达大学

佛罗里达大学的刘建文博士带来了题目为《AAV介导的光敏感通道蛋白-2(ChR2)在多个小鼠模型中的基因治疗》的精彩报告。光遗传学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时间精度可达到毫秒级别,空间精度达到单细胞级别,应用领域广泛。研究发现,将ChR2光敏感基因包装在rAAV(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中,递送至视网膜,可实现在ON双极细胞中稳定、特异的表达。rAAV-ChR2注射后10个月内,可显著改善rd1模型小鼠的视觉功能。通过qPCR实验评价ChR2在12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转基因产物仅局限分布于眼睛内,表明其安全性良好。rAAV-ChR2可以为光感受器疾病相关的失明提供可行和有效的临床治疗。


from clipboard

倪东耀  COO

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圆因(北京)生物首席运营官倪东耀做了题为《环状RNA技术及应用》的精彩报告。环状RNA是一种共价封闭的单链RNA,一般是pre-mRNA通过反向剪切产生的非编码RNA分子,可以作为miRNA海绵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经人工改造后的环状RNA,可持续表达特定蛋白,进而作为核酸类药物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相较于mRNA类药物,circRNA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表达更稳定,不易降解,半衰期远高于mRNA同类药物,且免疫原性较低,是蛋白替代或者替补的有效治疗技术平台。圆因生物科学创始人魏文胜教授通过AI平台设计了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RBD)的环状RNA疫苗,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成功诱导了强有力的持续中和抗体,在动物研究中已获得很好的效果。圆因生物拥有工业化高效制备高纯度环状RNA的技术平台,正在抗感染以及其他具有未满足医学需求的疾病领域开发新型药物。


from clipboard

栗占国  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栗占国博士做了题为《自身免疫病临床困境—挑战和机遇》的精彩报告。自身免疫性疾病广泛的影响着国内逾亿的人群。其中,有代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残和致死率高,而传统的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生物靶向药、小分子药物和细胞治疗与治疗性多肽疫苗等针对疾病发病机制、促进免疫稳态的治疗,能够使患者长期获益、疾病缓解。除了针对发病后治疗方法和药物,早期的预警与干预有利于病情控制。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分子在发病前即可被检测到。栗博与合作团队的多中心研究发现了SRA等是类风湿的重要致病分子,靶向抑制可能会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同时,不少研究证明,以抗原多肽诱导免疫耐受、T细胞和B细胞疫苗等对自身免疫病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部分研究已经在临床研究阶段,很值得进一步探讨,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与业界的共同努力。


from clipboard

陈婷 高级研究员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级研究员陈婷博士做了题为《Skin regional difference in regenera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的精彩报告。陈婷博士的早期研究发现Hoxc基因的表达量调控了皮肤和毛发在全身的生长模式。有趣的是,白癜风等皮肤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常常出现对称性发病的现象。陈婷博士团队发现在白癜风患者中CD8+ T细胞会杀伤黑色素细胞。通过选择性敲除不同皮肤细胞的IFNg受体等多种研究方法,陈婷博士团队发现成纤维细胞是主要响应IFN-γ的细胞,并且在响应后会分泌CXCL9和CXCL10,在CD8+ T细胞募集中起到关键作用。后续研究又发现,人体皮肤里的成纤维细胞呈现左右对称的差异性分布,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对IFNg响应有内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临床中发现的身体不同部位发病率差异有相关性,并且在小鼠中用mosaic analysis验证了皮肤内成纤维细胞对IFNg的差异化响应会到导致白癜风发病差异。


from clipboard

武林 特聘研究员

深圳湾实验室

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武林博士做了题为《Microenvironmental adaption and metabolic plasticity》的精彩报告。Th17细胞既有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功能,又会在异常激活的状态下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 非特异性的靶向全部Th17细胞的疗法会妨碍机体的稳态维持,而选择性调控致病性与非致病性Th17可能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方向。武林博士的研究以细胞的环境适应性为切入点,利用多种Th17小鼠模型,发现在糖酵解酶Gip1缺失的情况下,小肠组织内维持机体稳态的 Th17细胞通过增强磷酸戊糖途径维持糖酵解活性,同时将丙酮酸转移入线粒体,增强线粒体呼吸,以支持非致病性Th17细胞物质和能量的供应。而在脑炎和肠炎自身免疫组织低氧的情况下,细胞无法通过线粒体呼吸补偿Gpi1缺失导致的能量损失,从而导致致病性Th17细胞的死亡。这些发现说明组织微环境会改变细胞代谢网络灵活性,从而创造出环境特异性的代谢靶点;同时也表明Gpi1是一种有潜力的特异性针对致病性Th17细胞的药物靶点。


晚间专场 | 新形势下的投资与创业逻辑


2023年第九届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的晚间专场是百奥赛图举办的创新创业者与投资人对话沙龙活动,即从投资人的角度,帮助创新创业者理解投资逻辑。

本次沙龙本着深度思考,开放分享,创新突破,合作共赢的初心,邀请到1)专做孵化的薄荷天使基金创始人刘毓文,2)做医疗早期投资的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3)做中后期投资的的招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周可祥,以及4)创业特别成功的美迪西创始人陈春麟。

百奥赛图董事长兼CEO沈月雷博士作为对话主持,组织参会人员与四位优秀的投资和创业嘉宾深度交流,剖析投资人的逻辑,解答创业者的疑虑。


from clipboard


会场风采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参会者合影


展商风采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大会至此圆满落幕,但生物医药产业在各方努力下,创新不止,快速向前行进。让我们一起期待新药时代的明天,期待明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