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也喜欢

    小鼠个体识别不再难!从经典染色到电子芯片,一文掌握所有标记技术

    小鼠个体识别不再难!从经典染色到电子芯片,一文掌握所有标记技术

    October 13, 2025
    Share on: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科学的实验结果,常常需要对小鼠个体进行识别。为了防止个体之间混淆,清晰持久的编号或标记是必要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小鼠标记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染色法

    用毛笔或棉签蘸取不同颜色的化学药品涂染在小鼠特定部位的毛发上,代表不同编号。常用的标记液有

    • 3%~5%的苦味酸溶液(黄色);
    • 2%硝酸银溶液(咖啡色);
    • 0.5%的中性品红溶液(红色);
    • 煤焦油酒精溶液(黑色)。

    编号的次序采用九分法原则:先左后右、由前至后。

    • 左前肢上代表1号;
    • 腹部左侧为2号;
    • 左后肢上为3号;
    • 头顶为4号;
    • 腰背部为5号;
    • 尾基部为6号;
    • 右前肢上为7号;
    • 腹部右侧为8号;
    • 右后肢上为9号。[1]

    小鼠体型少,同一部位一般最多可用两种不同颜色做标记,分别代表个位和十位(图1)。

    图片

    图1染色法示意图-九分法[1]

    染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伤害小鼠。缺点是小鼠体型小,编号范围有限;只适合如ICR和BALB/C等毛色浅的品系,不适合毛色深的品系如C57BL/6小鼠;小鼠之间会相互扎堆嬉戏打闹,时间长了染色易褪色;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是炸药的一种,属于国家限制使用的试剂;另外虽然这些染色剂属于低毒物质,但会通过小鼠理毛等行为进入体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仍需要考虑。

    剪趾法

    通过剪去不同位置的脚趾,表示编号。小鼠前肢8趾分别表示十位数20~90,后肢十趾表示1~10,双耳剪去一部分表示100、200,可编至399(图2)[1]

    图片

    图2 小鼠脚标示意图

    剪趾法优点是编号范围较大,不受小鼠毛色限制。缺点是剪脚趾对动物有伤害,而且只能在7日龄之内剪。很多动物实验用的小鼠都是3周龄以上的动物,剪趾法不能使用。

    纹身法

    足趾和足垫纹身法

    与剪趾法的标号方式一致,将剪脚趾操作用颜料纹脚趾的方式代替,可以使用采血针,注射器,微纹身系统或电动纹身设备来进行,每次刺入应足够深以让染料浸入皮肤,但是不可以过深以免出血。对动物伤害比剪脚趾法小,缺点是颜料会随着小鼠生长周期逐渐代谢变模糊且操作时容易出错。

    image.png

    图3 足趾和足垫纹身法

    尾巴纹身法

    纹身过程中,需要将小鼠采取手动抑制或放置在固定器中。纹身前,需要对纹身针进行消毒,同时对小鼠尾部消毒后涂抹凡士林,一般会使用电动纹身设备或小鼠专用的微纹身系统进行操作将相应的编码纹身于小鼠尾部,完成后要将纹身针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回收容器中。

    纹身法缺点是会褪色,或随小鼠生长代谢变得不清晰容易辨认出错,特别是新生鼠纹身可能会褪色。且某些类型的纹身需要购买专业设备。优点纹身法虽然是侵入性操作,且是有疼痛的,但是通常不需要使用麻醉或镇痛剂且可用于新生鼠编号。

    打孔剪口法

    用专用的打孔器在小鼠耳朵上打孔或剪不同的缺口,用位置和孔数进行标记。一般右耳表示个位数,左耳表示十位数。在耳缘内侧的小孔表示1、2、3,耳缘外侧的单缺口表示4、5、6,双缺口表示7、8、9。右耳中央的小孔表示100,左耳相应部位表示200(图4)。如此可标记0~400号[2]。需注意打孔完成后为避免孔口愈合需要使用消毒滑石粉涂抹。

    图片

    图4 打孔剪口法[2]

    此法优点编码范围较大。缺点一是操作不便,需要打孔器打孔和剪刀剪缺口;二是小鼠耳朵小,小孔或缺口等不易辨认;三是耳孔容易被同笼小鼠损坏,导致编码缺失或错误。

    耳标签法

    用耳号钳等工具将刻有号码的耳标签订于小鼠耳部[3]。耳标签一般由塑料、铝或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编码范围为1~99999。

    此法优点是编号范围足够大,操作方便快捷,编号清晰,持续时间长。缺点是小鼠周龄小时不适合打耳标签;耳标签容易被同笼小鼠弄掉,如果同笼内多只小鼠耳标签掉落,会造成小鼠编号无法确认给后续试验造成极大不便;耳标签不能重复使用,成本较高。

    image.png

    图5 耳标签法

    剪毛法

    在大鼠上有用剪刀按照染色法-九分法的原则剪去不同部位的适量毛发来做标记[4]。此法同样可以用在小鼠身上。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只用一把剪刀就可操作;对动物没有伤害,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缺点是编号范围有限,持续周期较短,不适合新生小鼠的标记。

    电子芯片法

    在实验猴或树鼩的研究中有用电子芯片对其进行标记[5][6]。实验猴或树鼩由于行动灵活,不易抓取等特点常规的标记方法不太适用,所以研究出了电子芯片标记的方法和仪器。

    动物电子芯片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和微功耗集成电路技术,经过特殊封装工艺而制成的微电子芯片,信息量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手段。晶片是一种小型已写入鉴定序号的计算机芯片,装在一个很小的表面光滑且不会引起动物排斥的玻璃体内,注射前将玻璃体放在皮下注射器针头里然后注射到动物皮下。动物一经注射晶片,就具有唯一的序列号,可以一直被识别,不会丢失和改变。注射芯片后不会影响动物的饮食饮水以及生长繁育。读取编号时用电子阅读器在笼盒外部接近动物到一定距离时即可读取到动物的编号。整个读取过程不用抓取动物,对动物没有刺激。

    该方法的特点是;编号范围广;标签在体内,不易破坏;使用寿命长,可达20多年;可循环使用;读取简单,不用每次抓取动物进行读取,对动物应激小。缺点是不适合短期实验;成本很高;对于皮下接种的一些实验电子芯片的存在可能会有影响。

    电子芯片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大小鼠的标记中。对于长期的或者日常实验可以自动化、高通量化的小鼠实验,也可以考虑用这种标记方法。

    从操作简便性、编号范围、编号持续时间、适用小鼠周龄以及成本方面对以上6种标记方法进行比较(表1)。

    表1  6种标记方法比较

    image.png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小仔(7日龄以内)来说,剪趾法和纹身刺青可能是唯一的标记方法。7日龄到3周龄之间的小鼠来说可用的标记方法较少,以上方法中有些可以使用但标记效果会大打折扣。3周龄以上小鼠标记方法比较多,可以根据编号范围、实验持续时间以及预算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标记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敬方.动物实验方法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1( 1) :187-190.

    [2]Bennett JJGF, Loew CFM .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 M] .1984:564, 23

    [3]加拿大动物管理委员会编,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译.实验用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 M] .原子能出版社, 1993,10( 1) :393

    [4]邓青松, 熊青, 符纯川,等. 剪毛法标记实验大鼠[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2):2.

    [5]江勤芳, 匡德宣, 孙晓梅,等. 电子芯片在树鼩管理中的应用[J]. 实验动物科学, 2012, 29(6):3.

    [6]白殿卿. 实验猴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捕捉、电子芯片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 21(7):5.